不要給我貼標籤了!如何停止被標籤化(阿德勒勇氣語錄下載)

阿德勒說:

當人們在回答「你是誰」這個問題時,我們都不得不從過往的經驗裡總結出一個合乎自己目前狀態的身分。但是,我們也應該警覺,毫無顧慮地對自己貼上標籤,往往會蒙蔽自己對自己潛在能力的認識。

某個星球上有個特別的習俗,每個小孩一出生就有一件屬於自己的衣服,每一件衣服都有七顆鈕扣,故事主角米娜的衣服卻只有六顆鈕扣,因此她從小便遭受同齡欺負及歧視,傷心欲絕的米娜只好求助魔法師賜於她第七顆鈕扣。然而魔法師聽完米娜請求後,噗吱笑了出來,「朝氣」鈕扣根本不存在!

雖然我們不像米娜生活在那一出生就被貼上標籤的星球上,但在這到處貼著標籤的世界,我們卻習以為常地活著,甚至認為標籤上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,直到有一天發現,這些標籤如同第七顆鈕扣般,根本不存在。

認識標籤的危害

 

我們不是商品,我們不是從模子裡刻印除了的成品,我們是有極大可塑性的人類,我們有無限的發展可能。

 

標籤效應有多可怕?

心理學上最著名的「史丹佛監獄實驗」,教授將參與者隨機分派為「囚犯」和「守衛」角色,縱然知道這是個實驗,獲得權力的「守衛」也迅速變得殘暴起來,對「囚犯」拳打腳踢;「囚犯」也變得唯命是從,忍受著這一切無理的對待。

在現實生活中,標籤也無形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,當我們接觸數學時就會說「我是文科生」而拒絕學習;當我們需要增加自己英文能力,就會說「我的工作不需要這個技能。」;當我們需要為工作增進某個技能的時候,我們說「這些東西讓年輕人去做吧!我老了~」當我們給了自己一個標籤,我們就是在阻止自己去嘗試學習新的東西。

 一個標籤能夠讓我們無止盡地逃避:逃避改變,逃避學習,逃避成為更好的自己,只為了掩飾自己能力的不足。 

告訴自己,過去的你不是你

 

標籤是一種對你過去的評價,但我們不能將標籤認為是一生的論定。

 

有位朋友曾一時疏忽而經歷過一段三年的牢獄生活,在重新投入社會工作後,他依然無法忘記過去那段日子。縱然生活已回到正軌,他依然無法原諒自己一時的大意,他認為這件事是他人生最大的污點。

的確,有些事情是不堪回首,但一直活在過去,把自己活成一個「受害者」並不會讓我們變得更有價值。

被判入獄27年的曼德拉,在總統就職典禮上,他對曾在獄中對他施虐的看守員致敬,他說道:

「當我走出囚室,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,我已經清楚,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拋在身後,那麼我將永遠活在獄中。」

中文很有意思,我們用「過去」形容已消逝的時間,這一秒之前都是「過去」。我們很喜歡談論「過去」,更多的是我們常常跟過去「過不去」,也跟自己「過不去」。與其和過去的自己過不去,不妨 試著和過去的自己好好地談一談,問問自己:在這段經歷學到了什麼?成長了什麼?改變了什麼? 每一個「過去」都在成就每一個「現在」。

 

→ 延伸閱讀: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?

多方嘗試,發掘自己還具有什麼發展潛力

 

從喜歡及做得到的事情開始做起,慢慢培養自己的能力。

 

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念好書,選上明星大學再進大企業上班就是一個成功人生,這套說法也許適合某些人,但不適合多數人。

在這提倡斜槓人生的社會,我們擁有許多機會去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身分:上班族也是個創業家、醫生同時也是插畫家、英文老師也可以是健身教練。

居家創業15年的凱若是一家婚顧公司老闆,同時也是全職媽媽/作家/創業家,這位斜槓媽媽為了可以全時間陪伴小孩成長,讓她練就每天工作三小時就能發揮八小時的工作效率,誰說在家帶小孩就無法擁有自己的事業呢?

在成為自媒體部落客前,我也猶豫了好幾個月,不知道該從何開始著手。於是我接下一份兼職編輯工作,同時開始經營LINE貼圖品牌作為草創前期的探索,利用每天通勤及下班後的時間不斷精進寫作技能及畫畫技巧,三個月後,我發現寫作比畫畫為我帶來更多滿足感,於是我決定以經營自媒體網站作為我創業的第一步。

 從有興趣及能力可及的事情開始做起,慢慢培養自己的能力吧! 若你還不知道自己對哪方面有興趣,建議你從閱讀下手,選擇感興趣的類別開始。閱讀能幫助我們思緒沈澱,釐清煩擾的思緒,每天只需一小時維持閱讀習慣,不管是提早起床、午餐時間、通勤、睡前,我們都能拼湊出至少一小時來閱讀,對吧!

樹立強大的堅定信念

 

只要我們能積極認定自我,我們就可以隨時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。

 

有句話說「Your are what you eat」,我們的健康狀況取決於飲食,相同地,「You are what you think」,我們的 人生取決於我們的想法,只有想法正確,態度才會正確,進而採取正確行動去執行 。那要如何才能樹立強大的信念呢?

我認為建立強大的信念是透過要不斷訓練:每天有意識地告訴自己:過去的我不是我,每一天我們都是全新的,我們有著無限潛能,不管我經歷了什麼,我都是一個有價值的人。當然,你也可以發想自己一套的正面內容。我通常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:「今天是全新的開始,也許會有好事發生喔!」,然後給自己一個燦爛笑容,開始迎接新的一天。

想像一下,當你在猶豫不決的時候,頭上出現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,天使不斷地鼓勵著你勇敢前進;惡魔卻一直扯你後腿、恐嚇你,通常誰會勝出呢?我想是惡魔!其實我們不需要打敗惡魔,因為它會一直存在,我們只要把天使養得頭好壯壯、肥肥胖胖,惡魔自然無法勝過天使。

你有看過阿德勒書籍嗎?阿德勒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什麼?歡迎你在下方留言或加入私密社團和我一起討論😊

 

cerys-sign-100

0 Comments

Submit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關於我

嗨~我是Cerys 莎瑞絲,目前是實習心理師,正走在成為自己路上,期待與你相遇!

文章

Podcast

臉書私密社團

推薦閱讀

更多內容

解憂書單|這些年滋養過我,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

解憂書單|這些年滋養過我,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

不知不覺從上班族轉換跑道來讀心理諮商所已兩年,這兩年讀碩讓我學習更多專業心理諮商理論與實務,趁著進入全職實習前,想與你分享在滋養我這些你的經驗以及起到自我療癒作用的5本心理書籍,即使沒有心理諮商背景也完全能夠讀懂,非常適合推薦給想要自我探索的你,以及喜歡透過閱讀自我療癒的你。 弗蘭克《活出意義來》 購買書籍 內容:...

致30歲焦慮的妳: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想要的生活

致30歲焦慮的妳: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想要的生活

30歲就像是個分水嶺,好像不做些什麼就對不起自己。 或許受孔子所說的「三十而立」影響,華人社會強調著30歲必須得有一點成就,這句話似乎預設著30歲開始應該有個“像樣”的人生,像是說比如說30歲就該買套房、買輛車、或者步入婚姻,結婚生子? 面對這些年齡焦慮,沒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比較好。不知道你是否也在30歲焦慮中呢?或許你清楚知道走入婚姻及創業並不是你想要的,卻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接下來,我想和你分享我30歲焦慮的故事,也希望對你帶來一些思考和想法。    是時候把接下來的時間留給自己...

致職場內向者:這樣的你並沒有不好,你就是最好的你

致職場內向者:這樣的你並沒有不好,你就是最好的你

你身邊有內向的朋友嗎?還是你也是個內向者呢?對於「內向」,你的解讀是什麼呢?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?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?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,但你知道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、很樂觀嗎?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。 在忙碌了一天之後,外向者需要找一群朋友出外吃飯,從中恢復能量;內向者則是必須一個人靜靜地,不管是看書、泡澡或是發呆都好,只要是一個人,內向者就能好好充電,再繼續出發,這就是內外向的不同。...